听摇滚乐是罪的年代,罗马尼亚青年只能在家里闭门派对,抓住稍纵即逝的放纵与自由。十七岁的安娜,得知男友将移民他方,情绪跌落低谷,不顾母亲反对,参加犯禁派对。偷偷收听西方广播,心仪电台节目却无法点唱,于是联手写信。没料到秘密警察上门拉人,勾结外国的罪名如何担当?亚历山德鲁·贝尔克首部剧情长片,细致重塑七十年代氛围,捕捉少女内心挣扎与哀愁,回首齐奥塞斯库独裁时期的青春和压抑、倒戈和饶恕。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导演。
为了这部复古1972年的罗马尼亚,我准备放弃对复古1973年美国的《甘草比萨》的喜爱,还是东欧的历史更有吸引力,当然当时的青年也是深受英美流行文化和反叛精神的影响,不同的是他们在iron curtain下。场景不多,很多长镜头,节奏和转场控制很好。本片不但调色、画幅、服装、发型等复古,舞姿也复古,有一场2分多钟伴随The Doors的Light My Fire的爬梯跳舞,太喜欢。
东欧20世纪对我有莫大吸引力。这是个因收听敌台而被审讯的故事,齐奥塞斯库的头像还挂在墙壁上,审讯手段有点过于和气其实不过分(相对于来说)。作为导演第一部电影,故事有点小,导演技巧不错,罗马尼亚新浪潮尚正在发生。国内青春片导演可以学学人家都在关注什么。3.5
#2022 Marché du Film Online# 一种关注导演奖。简直是罗马尼亚戛纳系影片大集合,《爱在世界崩溃时》(学校)+《四月三周两天》(气氛+PUA名场面)+《警察形容词》(直接搬名场面),最后居然落到《毕业会考》(不过男主角倒有趣,这个“Let's go”是cue《色戒》嘛哈哈哈),片子主题和完成都挺不错,收听敌台是事件,写集权对人的PUA式扭曲到各种出卖背叛才是主题,但实在真是各种大顺拐(包括找弗拉德伊万诺夫演警察头子,能比这更顺拐吗?)。结果导演是个80年生人,72年跟80年代还真就不一样(比如说那两个笑话妥妥是八十年代的……)。不过这片子倒是也证明一点,即便目下当今拍个标准罗马尼亚新浪潮故事,也得入手下手讲身体和亲密关系了……
罗马尼亚的72年跟我们的72年和22年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收听敌台?这个太熟悉了。。。
恋爱入脑入心入魂
挑不出毛病。
#Cannes22 NO.327/10 Sadly I’ve watched The Silent Revolution (Lars Kraume, 2018) before this. A thought that is not restricted to this film or The Silent Revolution and applicable to history in general…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but the past is the present.
《一封点歌信》那个铁幕年代 能和苏联老笑话抗衡的还得是关于齐奥塞斯库的笑话
那里的故事,我们素昧平生。
太容易联想到史蒂夫·麦奎因的《红树林》,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身体驱使的律动性都差太多。这一方面源自青春痛苦悲伤与社会禁锢矛盾交叉的故事本身,并无太多新意,另外一方面还是导演初试啼声不够狠辣。当然,作为一部处女作,无论是导演审美,还是节奏把控,完成度很高。
【罗马尼亚】“润而不得”,“愿你X流下平安”的类似讯息提前到更早的日子和一个不同的区域完成回响,多少看起来是有些老套了;当中大段的讯问戏比想象中做得好,但阻挡不了其它部分的老生常谈。
以为是少女的青春痛苦悲伤,警察一出现才发现没那么简单。有些事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状,国内大概率没法上吧。不克不及讲得太理解,但只要有人讲便也是好的。
看这样的电影实在舒适,女主也太好看了
音乐都是歌单里的,以至于完全代入了故事,当下的我和过去的他们听一样的东西,被查封的那张Led Zeppelin,评论辩论The Beatles,聊Jim Morrison,大家一块儿跟着Light Me Fire跳舞。开头和结尾的镜头设计都好喜欢,中段的部分确实有些保守了。
摇滚趴体事件
有点像摘除了形式感的《列夫朗道·娜塔莎》。
政治意味浓厚,始终有些压抑感
6.0。作為長片首作有著驚人的成熟度,但細細剖開便會發現,成熟基本來自於羅馬尼亞新浪潮挖掘出的礦藏。
东欧意识形态之争。
想打开的门打不开,想寄出的信寄不到,收听欧洲电台不重要,经由过程当前的毕业考才最重要。教法律的父亲跪下来求我,你却不识好歹。选择让你当叛徒,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年轻人疾呼要做那事不要作战,独裁**却在洗脑去作战别相爱。自由是禁忌,派对是罪过,朋友与恋人彼此背叛,我们便都有光明的未来。
看到一些我们的影子
4.5星。一部纪录片查询拜访过程当中诞生的剧情片。十年前可能只是四星,今天看惊心动魄。波澜不惊,暗涛汹涌,讲的分明是我们的故事。
题材不错,但是戏太拖了。
洗澡啦 前面没看到 后面只能说 为何其他事儿上那么聪明的小女孩都会在感情上奇奇怪怪 拍的挺好 至少真的带入了 蛮有意思的
3.5 美学上很保守,故事和调度又意外还不错。结尾让人不寒而栗。
如何让一群本来对它感到愤怒的青年变为为它服务的盖世太保。主题是挺不错的,但是导演的功力还是太稚嫩了,而比其更稚嫩的是女主演的演技。(摇头
这很难评,女主演技更难评,故事也感觉未完待续。不过最后的作业大评论辩论还蛮喜欢的。
好苦涩,怀旧并苦痛,很像记忆里神秘的巨声,或电台错频的杂音,摆动又模糊。少年少女的爱与性在此之中折射成一缕弧光,然后,镜头摇走了。/维持罗马尼亚新浪潮的特点,长镜头、手持、社会政治的意识形态之争,自白段落让人印象深刻。一些符号的设计只是标识表记标帜的桩,倒是挺好。
這種古法老派的單視角批判電影著實有點讓我老淚縱橫(想到還有人在堅持這樣的創作路線),尤其聯想到在另外一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事更是內心悲涼,懦弱的男性與堅毅果敢卻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女性,也許他們都會有光明的未來。處子作有如此成熟和完整的技巧,令人羨慕。
唉,齐奥塞斯库
跟《毕业会考》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借着年轻人说政治,但是诉求过于温和,画幅很有趣,管中窥历史之感。
绝对的好电影,用适当的篇幅酣畅淋漓的诠释出那个时期的青年的情感问题与政治问题相互纠葛的紧张状态,影片画面良好、叙事通顺,画幅运用的恰如其分,拍摄手法新旧交替,每一段配乐都令人沉浸,跳舞片段最有感觉,政治方面也讽刺的很到位,剧情上男女主角情感的纠结令人难耐,结局处置惩罚的出人意料,算是半开放式结局,引发深思,表演上可能演员们比较年轻,演技上确实还有待提高,好好再磨炼一下演技,但小我私家而言还是特别很是喜欢这部影片,希望这个导演拍出能很好的故事。
#CANNES2022UnCertainRegard·Best Director
看半天都没看理解女主的动机,就是为了打上一炮?但这个铺垫做得明显没有《色戒》那么足
复古青春片的表面下实际上是那个年代无所不在的压迫,导演将年轻人的摇摆迷茫拿捏得很到位,可惜影片结构上略显失衡,前半部分的铺垫太长了
记录时代的小视角
坎城一種注目最佳導演;坦白說看不出導演的特別之處。倒是35毫米底片與大量手持鏡頭、傳統視訊比例,60-70年代搖滾音樂營造出那個「封閉」時代的印記;自白書的那段寫實的令人發寒。除此之外,對於鐵幕時期的東歐側寫,只憑自由歐洲電台的書信;沒有煙硝的愛情啊!
弗拉德·伊凡诺夫 拿捏已经出神入化了
两场很别扭的情爱戏,需要看《色·戒》缓缓…
Copyright © 2025 - 播度影视【idc.bodu.cc】 -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0215534号-2
观看部分外语对白(如英语、美语、日语、韩语、泰语等)的影视节目对口语发音和口语培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听力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