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觉得还有点意思。。但是这个电影关注的群体却不太能接触到这个电影,能看到这个电影的群体却也无法切身体会。甚至评价。。
这种“不毛之地、人物木讷、台词生硬、镜头呆长”的电影你们究竟还要拍多少部才够?
想说的可以说出很多,不想说一句话就是“《三峡大好人》版《盲井》”
编剧之一的顾峥是我的剧作课老师,发现这部电影中充满了他所推崇的dardenne兄弟气势派头,对白极少,人物的构建和事件的发展完全使用动作和影像来表达。这会让观众游离,但却能让人全情投入,去体会细微的情感和戏剧性的张力。影片的内敛气势派头在第三幕得到爆发,让人惊喜。商业性欠缺,但艺术性卓越。
挺喜欢有几个远景骑摩托的长镜头,带出了些地方风貌。不过自从进入黑煤窑之后就有点看得恍恍惚惚的,明明跑了的人又会出现,而且整个部分显然脱离了主线,出来评论辩论有人说是有修改,或者就是这个缘故原由吧,结尾也变得无力了。不过还是文艺片的路数,不够紧张抓人
《红色康拜因》到《摩肩接踵》蔡尚君顾小白这对搭档的进步很大,《人》是一部几乎贴着魔幻大国地面的国产公路片,破败淡漠心里有数,如果没有跑出“再难扛的事情有政府帮你解决”这样的东西就行了。喜欢重庆山城城中村搜凶手、矿井爆炸后童工做梦一样平常走出屋外煤灰漫天冥纸般乱飞地下暗火熊熊的场景。
对于龙标版,最可能是这个分数了
最喜欢的是1故事2画面3音乐4表演,绝对的佳作。充满黑暗和悲剧气氛,叙事极其简练,有时会省略很多枝节,但是节奏太慢了,所以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啊。
终于过审,看阉几何
删减的不像一部好片了
重庆的贫民窟到陕西的黑矿,一个贵州农民的复仇寻凶之旅,展示的是这个社会的难以见到的那一面。陈建斌演得不错。我严重怀疑国内公映版和威尼斯影展版是两个结局,我看到的这个安了个光明的尾巴,勉强了些。矿炸了就结束挺好的。
烂片如云的今天,依然有人坚持自己的气势派头,拍摄出一部很优秀的电影,但可惜的是,即便这样优秀的电影,都会瞬间被遗忘
默默地送一个五星。旁白这种东西一看就是后来加上去的,以这种长镜头的设计怎么可能用旁白嘛。整体视听气势派头是锡兰一路“第三世界长镜头美学”,本来指望叙事上能有些突破(比如[小亚细亚]这样的)但还是难为他们了,这片儿能过审绝对是一个奇迹。陈建斌略有点气场过强,但控制力堪比[立春]里的蒋雯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英雄所见略同,迟到的英雄就是拿着更加牛逼的剧本出现,也只能是狗熊了……
又是地狱般的中国,不知道是不是在电影节看到才会增强对这样题材的反感度,搞得自己像个五毛。不过,实在讨厌那种装逼不说话的主角(包括安哲电影里一贯的哈维凯特形象也如此),黑漆麻姑洞以至于让人物面目面貌和叙事都模糊难辨的内景。而且记得原来的真实故事特别很是武侠特别很是光明,被阴暗的弄成这么一个地域。
哦黑呀~哦黑呀~
我总觉得这种片子可以或许公映了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何必再去纠结于结尾改没改呢?
故事还行,可这片为啥能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啊啊啊?
考虑个体到心理承受能力差异,五星不力荐,想起《地狱变》里良秀最后的一句话:人生,比地狱更像地狱!这部电影可以改名为《一个中国底层老百姓地狱中的一样平常》。不润饰藻饰太平也不渲染苦难,如果你觉得渲染苦难了,可以以毒攻毒看看纪录片《地球之盐》,如果压根不想知道人间有地狱,推荐去看《小时代》。
一个技法成熟的导演遇到了一个没有发挥空间的故事。
Copyright © 2025 - 播度影视【idc.bodu.cc】 -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0215534号-2
观看部分外语对白(如英语、美语、日语、韩语、泰语等)的影视节目对口语发音和口语培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听力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