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宁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导演,当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这部电影,看过太多遍,但每一次都会泪流满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关于表现战争的题材,我永远不会忘记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
冯小宁以前还算正常,《举起手来》之后就放弃治疗了。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那时候还在用粮票,电视台还有关于战争的公益广告,即开型的彩票销售每次都能吸引成千上万人参加。当然,那时候房子还没有像现在这么贵。那时候大家一定都在想我们生活得多美好啊,战争离我们太远了即时我们都在选择性失忆。
补看。冯小宁非常有想法。完成度还不够。以此跨年。谢谢所有的无名英雄和先烈。在和平的岁月里尽情挥霍。
尤其 小女孩在悬崖上 哭着喊 妈妈 妈妈 时,真的 揪心 无助想哭,缅怀先烈!
线外的孩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广阔的草地上奔跑;线内的孩子,在迷蒙的硝烟里匍匐,在冰冷的刀枪下挣扎。
童年略阴影的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米袋子打穿了,散了一地的白米,孩子捡着吃还有就是在悬崖边上体力不支最后掉下去的小女孩 。对于当年来说,这已经算很逆流的一部电影了。有的人过的太顺吧。很多事都觉得理所应当,不懂人间疾苦。
50年后,当护士又站在当年那个长城上,她告诉自己和身边的山峦:那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可他们完成了。我只知道1等于12,一个伤员是用12个孩子的生命换来的。那些孩子什么也没有留下来,甚至是他们的名字。画外音:可长城留下来了...
原来是冯小宁拍的,也只有他了。。。很小的时候觉得战争是件让人兴奋的事,红色题材看多了,难免的。倒是这部电影让我困惑,毕竟那时候太小,因为不明白,所以一直都忘不掉:跑道上的富大龙、瞎眼睛的小姑娘、悬崖边大叫妈妈的小女孩
16年3月29标的想看,估计那时候已经看了紫日好几次了,这部电影一直找不到高清资源,还是前段时间无意发现在1905电影网上有,这么久了,前天晚上总算有心境看这部电影,可以说冯小宁之前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国产电影里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现在尽是烂片,但是历史自会记住那些好的,非常优秀的了。红米note3富达
算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部战争电影,外战叙事,同时具有相当的反战思想,可能也是儿童片的缘故,表现战争但是并不塑造血腥奇观,过去与现在的一个交织使得影片相当艺术化,特别是母亲和女儿段落,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不是浪漫主义的英雄,而是一个个脆弱的生命,大量空镜头塑情绪,以及群像人物的个性表现都很到位,盲女作为点睛之笔过早牺牲有点遗憾,自杀的战士似乎也可以达到更好的动情效果( 1.飘散的识字卡,课桌上翻书,穿婚纱的母亲和女儿相拥,奔跑获得冠军的孩子2.两个自杀的士兵3.兔子不杀4.面对粮食,很绝望地无法带走时那种孩子的悲怆,只有这个才是孩子的时刻,其余时刻都像伊万一样,过于成年)
冯小宁就拍了这一部还比较像样的电影
我居然忘记了,我以前看过这部电影,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这部电影重新上映。
渴望学校运动会小伙子,在悬崖上体力不支跌落的小姑娘,瞬间被地雷炸成碎末的孩子。都是童年阴影,这才是真正的战争,让人压抑。
永不消逝的镜头。
个人观感不及8.6分带来的预期,相较于1986年《血战台儿庄》、1995年《大捷》、乃至冯小宁导演的《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甚至有些许失望。拍摄制作层面相对粗糙,尤其是战争动作戏;部分表演也演得偏虚假了。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反复使用战争时期的残酷与和平年代的美好的对比蒙太奇;秋天的景色拍得挺漂亮的;悬挂在悬崖边上的女孩无助地呼喊着妈妈、妈妈,泪腺触动;看到电影中那些祖国的山河空镜、长城景观,时不时有一股难以形容的情绪涌上心头;
天呐感谢网友帮我找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整个影片没什么战争场景,就是一幕幕画面:吊在悬崖下的女孩/战火中的孩子与未来美好生活的孩子对比和切换,作为反战电影给我的冲击太大了。
好像是学校组织去看的。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叫忆苦思甜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血和泪 片中的孩子在战争边缘的血池中挣扎着 抵抗着 他们可能会说 幸好我不是生在那个年代这些孩子奢望的梦想 明亮的教室 干净的书本 家庭的温暖 这些在他们来说不屑一顾 他们知道昨天到星巴克小资了一把 四仰八叉的躺在自己
Copyright © 2025 - 播度影视【idc.bodu.cc】 -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0215534号-2
观看部分外语对白(如英语、美语、日语、韩语、泰语等)的影视节目对口语发音和口语培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听力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