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有些许鞍华后来《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影子,很多细节其实还打上了吴念真的烙印,午马演得不错,颇有郎雄在《推手》中的神韵。
小学5年级看的~昨天翻出来温习,依旧唏嘘~突然想去步高里拍照了~
又是一部看了简介就不用仔细看的电影,主题还算亲切,情节不免难免单薄。离家出走一次就转变整个思想?人不是小丑鱼尼莫。个配音听得我痛不欲生,主演刘嘉玲啊简直就是个幌子
大时代下的微视角。许鞍华真的擅长这个。
恩,为了那怀念的旧日上海,所以我给5星。
这是一部由香港导演执导,台湾编剧创作,讲述上海情怀的老电影,建议用弹幕观看,娱乐效果堪比港台四格漫画。
那口英语呦~~
许鞍华的国际视野。
一转眼20年。看看中国的变化,啊,正是这些老一辈的认真努力所获得来的,我们又凭什么在这里娇生惯养呢!
很久之前看的,还是很不错的。
2010年5月16日@宁波路新光影艺苑;看看摄影和编剧就知道为什么会联想起冬冬假期了。这是属于时代年轮的片,亲切感。
劇情也太弱了吧,不過對於中西方權利與義務的差別還展現地不錯。PS.劉嘉玲是打醬油的嗎?
我的美国孙子这名字,中间还坐了排老外看呢。那时刘嘉玲可真嫩,午马国语配音混英文还挺逗,吴念真这故事放这儿还是不太合适,尤其乡下那台湾腔调太出戏了,90年代初的上海街道弄堂的影像是个怀念,想起了爷爷自行车把上的黑包带着我到处逛的小时候了。资料馆胶片
我怀疑吴念真直接干预干与了许鞍华的创作...
【新光】 拍的细腻感人
太有时代感了,90岁首年月的上海弄堂,虽然剧情弱了点台词生硬了点,但故事还算完整,有笑有泪,有文化带来的冲突以及人情的温暖,乡下那段看着挺亲切的。幕后全是老熟人啊,从许鞍华导演到吴念真编剧到李屏宾摄影,还有当年的刘嘉玲真是好看啊!穿衣气势派头放到目下当今也不落伍呢。
不错
2022.10.4
许鞍华再加吴念真的编剧,经由90年代初的淳朴外滩、老式里弄、鸽子间,活脱一个上海版冬冬的假期。主线很清楚明了,副线太多,反而无从抓牢了。其实,午马饰演的顾大爷和刘嘉玲滴妈妈那段云南情没深度挖掘可惜了。PS 刘嘉玲姐姐,为什么你年纪越大,演技越下滑呢?当年那个貌美如花呀。
有着吴念真很深的烙印,午马的表演让人想起李安电影里的郎雄,不过听着上海弄堂里都是粤语,有些别扭。
写老年人,最有感觉的应该还是找乐了
青春就像是那架钢琴,不是走音了,而是打不开。(ps,前半段的那个老爷子,真是像极了我爸。)
代沟
故事简单而短小,平淡而不深刻。就当作看一个短片电影小品,有点《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味道,老人家年老就是需要点寄托。午马跳那段健身舞还真是跳得特别很是好。
无功无过
多吐槽点版《冬冬的假期》,鸟亲侬旧爱当年嫩的出水喏。
+0.5
乃是有多穷酸,才要从美国跑回大陆来对着肯德基流口水?乃是有多自卑,才要在打德律风给自己亲爹的时候还讲几句伦敦腔英语?乃是有多秀逗,才会在坐火车离开上海几个小时之后大喊爷爷救命?不带这样侮蔑弱智小孩的
上海的弄堂从90年代到目下当今基本没怎么变嘛
老电视塔出来的时候我就不行了
代沟+国别文化差异。
挺温馨的,能看见点儿上海的老景儿。主人公性格转变的铺垫不够。片尾曲好听。
剧情过于平淡了,相对桃姐和天水围,这时候候明显还是在练手的水平。
这片子真够混搭的,各种不协调,不过有些地方还是很怀旧的
看看20年前的上海风貌吧
拍得这么扯,被同时期的《找乐》爆出十条街。黄坤玄一出来就自动脑补《鲁冰花》音乐,王莱老师也是说粤语的啊,一帮主演都是香港+台湾人,围观群众可以来两句上海话,但是主演小团体完全是飘的,别忘了还有坐火车去乡下如此侯孝贤/吴念真的设计,这根本就是一个台湾故事。
许大妈只要不碰50年代之后的大陆就成,要是纯香港更好!
三星半
比较难看,许多地方挺幼稚。本片目下当今唯一的价值就是作为标本让人看看九零年代初的上海。午马实在太像郎雄了。八零年代末红极一时的童星黄坤玄拍完本片,就基本上被人遗忘了。
就…又暴露年龄了啊就~
Copyright © 2025 - 播度影视【idc.bodu.cc】 -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0215534号-2
观看部分外语对白(如英语、美语、日语、韩语、泰语等)的影视节目对口语发音和口语培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听力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