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是六公主的电视电影,觉得还可以,院线电影拍这样也太次了。
CCTV1今天播这个的用意实在是某些色彩太浓烈了
背景的《红旗颂》至为感人
看画面像是70年代的电影,得亏剪辑还不错,学院派就是这样?2012.10.28
想起来当时特地为这片子买了VCD,同为主旋律电影,本片在细节上是有所特点的,粗砺的黄土高原风扑面而来,稍有不慎那就是一个尘满面、鬓如霜啊。
外战,抗日叙事,编剧非常有趣地设置了一个耳聋的农民设定,这一个设定在很多地方都是从没有涉及过的,所以可以加一颗星,包括展现妇女被强*的段落(虽然感觉对剧情没有什么推动),总体而言还是有很多写意的镜头书写,比一般战争片进步很大(1.女人吃馒头,疯狂厮打,跳崖2.男人的自言自语,因为战争耳聋,农民的失语状态,是否隐喻着那样一个年代真实农民生命经验的被掩盖,更多的是精英想象式书写?3.红旗颂的音乐,非常不错4.最后的战争段落有点画蛇添足,渲染战争惨烈?没有太到位
有点看头
哈哈,电视上放的我还看的津津有味,那头小毛驴太勇敢了!
艺术加工
高二夏令营 烦躁的我们被你冰镇了
初中时候学校组织观看的,至今仍记得被炮弹震聋耳朵的老乡和悲壮跳崖的村姑,他们配得上血性二字
这片的音乐太熟悉了,多少纪录片电视片都用过的,得收多少版税啊
虽然是老片 但是大制作 大场面 战争场面写实宏大!将战争惨烈与八路军的前赴后继描绘淋漓尽致!非常经典的抗战片 放在现在也是大片感觉
还不错。可以看的下去。摄影风格模仿《一个和八个》,故事氛围模仿《鬼子来了》但拔了个高。
真实的抗日红军就是这样,装备落后,红军都是朴实的农民和十几岁的孩子组成,后勤保障不足,饭也吃不上,长期营养不良,各个灰头土脸但是眼神坚毅。本人姥爷14岁参军杀鬼子,村子出来24个少年最后只有姥爷战斗活到解放后)。没有西方的城市巷战和充裕的武器装备,多以游击战术为主。这么好的抗日电影分数这么低?亲美导演颠倒历史的垃圾《八佰》分数却那么高。
全片音乐用《红旗颂》---格外出戏,故事的形象不能用有名的音乐形象代替。血性的教训。
Copyright © 2025 - 播渡影视【idc.bodu.cc】 -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0215534号-2
观看部分外语对白(如英语、美语、日语、韩语、泰语等)的影视节目对口语发音和口语培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听力和发音